● 劉英杰 譚丁豪
11月5日,電力板塊迎來強勢行情,超20只個股漲停,板塊熱度顯著攀升。多重利好為板塊提供支撐,全國電力市場交易保持增長態勢,綠電交易增速尤為突出,國家電網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提升,近期輸變電核心設備采購持續推進,電網投資高景氣度得以延續。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電力板塊短期行情受政策與數據催化,長期則受益于市場化改革深化與成本改善,全年盈利改善與價值重估值得期待。
電力板塊走強
11月5日,電力板塊表現強勢,超20余只個股漲停。Wind數據顯示,電力設備(申萬)指數開盤后不斷走強,午后保持強勢,當日上漲3.40%。
成分股中,雙杰電氣、阿特斯、金冠電氣、眾智科技、中能電氣均20%漲停;金盤科技漲逾18%;新天科技、和順電氣、德方納米、東方日升、南都電源漲超10%;太陽電纜、三變科技、豐元股份、摩恩電氣等超10只個股漲停。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5年1-9月,全國累計完成電力市場交易電量492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63.4%,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從交易范圍看,省內交易電量3728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7%;跨省跨區交易電量119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1%。從交易品種看,中長期交易電量47234億千瓦時;現貨交易電量2005億千瓦時。綠電交易電量23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6%。
此外,電網投資規模持續加大,今年1-9月,國家電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4200億元,同比增長8.1%。11月3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公示2025年第七十四批采購(輸變電項目第五次變電設備〈含電纜〉招標采購)推薦的中標候選人名單,本次采購涵蓋變壓器、電抗器、補償裝置、電容器等多種輸變電核心設備產品,相關采購金額超過30億元。
中國銀河證券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曾韜認為,電網投資依舊高景氣,特高壓及主網跨區域輸電是投資重點,配電數智化改造有望迎來景氣向上。
投資機遇凸顯
“國內歷經多輪電力供需矛盾緊張后,電力板塊有望迎來盈利改善與價值重估。當前新能源裝機持續快速增長,能源政策仍重點強調安全保供,在此背景下煤電頂峰價值將持續凸顯。”信達證券研究團隊表示,未來“雙碳”目標下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依賴系統調節手段的豐富與投入;而容量電價機制明確煤電基石地位、電力現貨及輔助服務市場機制持續推廣,將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化,帶動電價穩中上漲。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大電煤長協保供力度,將提升長協實際履約率,使煤電企業成本端更可控;煤電一體化企業憑借自有煤炭或高比例長協優勢,還能在穩利潤基礎上實現業績增長,最終推動電力運營商業績大幅改善。
從細分方向看,中國銀河證券公用環保行業首席分析師陶貽功認為,“十五五”期間火電保供及調節價值將強化;新能源全面入市后,電站運營能力成為關鍵,具備區域與成本優勢的企業更值得看好;低利率環境下水電股息率吸引力凸顯;核電則需聚焦中長期裝機彈性。
具體到風電領域,長城證券分析師于夕朦表示,海內外需求共振將推動陸風、海風裝機放量,為零部件企業帶來機遇。國內深遠海建設加速疊加海外海風零部件需求增長,將為國內企業創造增量;長期看,國內深遠海規劃推進還將持續利好風電產業鏈。預計2025-2026年,國內外風電需求共振,疊加招標價格企穩回升,將帶動相關零部件企業業績回暖。
對于短期及2025年的電力市場,國盛證券給出四點判斷:一是2025年各地年度長協電價不同程度調降,但火電容量電價將全面提升,綠電經全面市場化后電價風險逐步釋放,反內卷明確穩電價導向,電價下行最大壓力期即將過去;二是火電三季度業績持續向上,煤價反彈進一步強化穩電價預期;三是水電秋汛來水改善,疊加市場風格切換,配置價值凸顯;四是儲能政策頻出,容量補償機制仍有完善空間,調節性電源價值需重視,且三季度業績催化預期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