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彭景暉
深秋的青海西寧南北山,林間流淌著輕紗般的晨霧。護林員付擁軍的腳步聲,驚起幾只山雀。這位“森林哨兵”的目光,細致地掠過樹叢、草甸,六年如一日,不曾懈怠。“這個季節,一片落葉都可能成為火種。”他輕聲說道。
“付師傅,北山情況如何?”九時整,消防員小馬的電話如約而至。這聲日常的問詢,早已成為消防部門與電力綠化區護林員之間高效聯動的工作常態。專業消防力量與護林隊伍,共同構筑了森林防火的第一道預警防線。
幾乎同一時刻,在果洛州瑪沁縣銅礦村覆著薄霜的山路上,消防宣傳員王文華與電力人員多旦正并肩而行。“要大降溫了,抓緊時間!”王文華望向遠方的山坳,“多杰太家的用電隱患,必須及時排查。”兩個不同制服的身影,有著同樣的使命。
推開牧民多杰太家的院門,專業的檢查隨即展開。“這個漏電保護器,得更換了!”王文華指著老舊的設備,“電熱毯線路老化也是個隱患呢。”王文華耐心講解著安全須知,多旦熟練地幫助更換設備。這樣的場景,全縣34個牧業村的村民,都很熟悉了。
聯防聯控的成效在突發事件中得到了檢驗。8月13日14時12分,在羚羊330千伏開關站升壓擴建工程項目部,值班員接到茫崖市消防救援大隊的專線報警:315國道發生貨車自燃事故。這是聯點共建機制建立后,雙方第二次聯合處置突發火情。
項目負責人陳守璽帶領17名應急救援隊員火速出發。車上配備的干粉滅火器和防火毯,正是基于5月那次聯合救援的經驗所新增。抵達現場后,救援人員迅速拉起警戒帶,組織疏散。茫崖市創業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長張鵬剛立即成立現場指揮部,統一調度兩支隊伍。
“電源車就位!”
“水槍陣地布置完畢!”
依托消防部門的專業指揮,電力隊員在消防水槍掩護下迅速切斷車輛電源線路,有效防止了電氣火災擴大。16時20分,明火被完全撲滅,雙方人員共同清理現場,徹底消除復燃隱患。
“從第一次聯合救援到這次現場處置,響應速度顯著提升。”陳守璽在事后總結會上指著應急處置流程圖說,“我們的應急預案在不斷優化。”如今,在消防部門專業指導下,電力項目部不僅配備了專用應急車輛,還與消防大隊建立了季度演練機制。
從南北山的林海到茫崖的戈壁,從牧民的帳篷到國道的危急現場,一條無形的安全紐帶正在高原大地上綿延。這條紐帶,連著消防員的藍色戰衣與電力工人的藍色工裝,系著護林員的執著堅守與牧民的安然生活。
在這片遼闊的高原上,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信念的新型安全防護網,正被細細編織。
《光明日報》(2025年11月09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