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雯珊
見習記者 張美娜
11月10日10時41分,我國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13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
國家層面,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培育一批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商業航天、北斗應用、新型儲能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地方層面,廣東、山東分別印發《廣東省推動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山東省加快推動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均提到將充分發揮當地優勢,支持商業航天發展。
數據顯示,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約0.38萬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22%。若按25%增速,2030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有望逼近10萬億元,展現巨大的增長潛力。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相關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衛星已經進入批量化發射階段,同時,多家民營火箭公司的新型號火箭也計劃于年內完成首飛。這將充分補充國內火箭發射資源,解決火箭發射成本高、頻率低等問題,加速低軌衛星組網進程。商業航天產業即將進入持續落地期,招標進度和發射密集度等都將實現大幅提升,有望給相關上市公司帶來新機遇。
在政策支持、技術突破、市場需求的共同驅動下,中國商業航天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眾多上市公司紛紛加碼布局。
上海霍萊沃電子系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今年以來,公司商業航天領域訂單高速增長,已與國內多家主流衛星制造客戶建立深度合作關系。一方面,公司衛星制造客戶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展,主要得益于前期在標桿客戶建立的品牌效應;另一方面,單個客戶的價值量快速上升,主要得益于公司在衛星測量系統方面的產品線拓寬,公司在星載相控陣測量系統、射頻微波測量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整星測量系統、光學測量系統等產品線。
浙江臻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將充分受益于商業航天快速發展及特種領域信息化率和國產化率提升,公司作為國內商業宇航級器件的開拓者,抗輻照電源低成本供電解決方案、低成本單粒子保護方案等產品年供貨超十萬顆,廣受相關客戶認可。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布局商業航天業務,需直面“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多重挑戰。公司不僅要承擔航天器研發、發射設施建設等動輒數十億元的前期資金投入,還需應對技術迭代快、太空環境復雜等帶來的風險、發射失利等風險。從技術攻關到形成規模化盈利往往周期較長,這對企業的資金儲備、技術沉淀和長期戰略定力都是較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