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在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的中衛工業園區里,國能寧夏中衛電廠4×660兆瓦高效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項目建設正酣。該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湖南輸送118億千瓦時清潔電力,“西電東送”綠電保障能力進一步強化。
不遠處的沙坡頭區迎水橋鎮,寧夏龍源新能源公司建設的300萬千瓦光伏項目已于近期建成,全容量投產后年均發電量達57.8億千瓦時,可滿足480萬個家庭一年用電。該公司工程師魯俊透露,公司在中衛市的250萬千瓦風電項目已進入大規模施工階段,力爭年底并網發電。屆時,寧夏綠電供應能力將再上新臺階。
目前,寧夏新能源裝機比重已達60%。為進一步加快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寧夏還啟動了11個綠電園區建設。
增強清潔能源供應的同時,寧夏加快推進本地化應用。銀川南智慧充電服務示范中心內,搭載柔性充電技術的充電樁正為各類新能源車輛提供智能充電服務。該中心是西北地區首個集“風、光、儲、充、放”及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平臺,自2024年7月投運以來,累計發電6.4萬千瓦時,儲能系統充放電4.29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超4000噸。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正深度融入寧夏重點行業。在寧夏西夏嘉釀啤酒有限公司車間,其冷凝水余熱回收項目每年節約標煤180余噸;通過優化清洗工藝、升級中水回用系統,年節水33.4萬噸。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該公司每百升啤酒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0.3%,水耗下降45.8%。
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孫偉介紹,“十四五”以來,寧夏通過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與工業水效提升行動,累計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57家、綠色園區11家,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超95%,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64.8%,淘汰落后產能756.3萬噸,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7.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1%。(經濟日報記者 馬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