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吳珊
近日,記者從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截至今年10月底,廣州實有經營主體總量已達421.74萬戶,同比增長15.86%,總量歷史性躍居全國城市第二位。從100萬戶到200萬戶,再到現在的420萬戶,廣州僅用了12年。
營商環境之變
從2013年8月突破100萬戶,到2018年9月達到200萬戶,再到如今突破420萬戶,廣州用12年時間完成了經營主體數量的“三級跳”。值得關注的是,僅今年1-10月,全市新登記經營主體就高達88.46萬戶,同比暴增71.28%,增速居全國前列。
經營主體“加速度”增長,是廣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系統性成果。作為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廣州在商事制度領域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如今,辦理營業執照,只需要通過手機上的“廣州市場主體直通車”小程序即可完成申請,還可以現場即辦,配有AI導辦全程“幫填表”,不到半小時就能拿到營業執照。
經營主體的活躍度,是經濟最直觀的“晴雨表”。420萬戶這個數字,充分說明了市場對廣州未來的堅定信心。
產業結構之變
如果說總量增長是“果”,那么產業結構的變化就是驅動發展的“因”。在今年新登記的經營主體中,以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時尚消費品為代表的戰略性產業集群,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成為廣州經濟向“新”而行的最亮眼注解。
其中,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領域,新登記增速達161.74%。目前,廣州在這一全新賽道占據領先地位。從億航智能獲得全球首張載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到粵港澳大灣區首條跨城超長無人機物流航線的開通,廣州不僅孕育了億航智能這樣的行業標桿,還吸引了小鵬匯天 、極飛科技(農業無人機)等眾多創新企業,共同構成了一個涵蓋研發、制造、測試、運營的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生態。
在人工智能領域,新登記增速達109.03%。以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為核心,廣州吸引了眾多頭部企業落戶。AI技術正與汽車、醫療、會展等傳統優勢產業深度融合,催生出智能網聯汽車、智慧醫療等新業態,為傳統產業升級注入了強大動能。
在時尚消費品領域,新登記增速達100.87%。作為“美妝之都”“服裝之城”,廣州的時尚產業正經歷一場品牌化與數字化升級。借助強大的供應鏈基礎和“直播電商之都”的流量優勢,一大批新國貨品牌在這里誕生、成長并走向全國,展現了新活力。
展望未來,站在新起點上,廣州正將其市場活力置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宏大格局中。通過強化與深圳、香港、澳門等城市的協同聯動,廣州作為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功能將進一步增強,持續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資源,為新質生產力的生長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