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大力實施城市更新”,相比“十四五”規劃綱要里的“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力度進一步增大。作為城市更新當中的一項重點任務,老舊小區改造直接關系到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數,如何讓老房子、老小區能盡快煥新,各地各部門正在積極想辦法。
這兩天,北京一個有著70年歷史的老小區迎來了改造,困擾當地居民多年的一塊“硬骨頭”,要被啃下了。
正在改造的北京朝陽區管莊東里小區,54棟樓體中29棟樓建于20世紀50年代,居住條件差,是這個小區的一個共性。樓內,十幾戶居民除了共用一條貫穿走廊,還要共用廚房、衛生間等公共設施。樓頂,是此次改造最大的難點,長達70多米的木質大屋脊,因為使用久遠、老化嚴重。

“十四五”期間,老舊小區改造被納入國家城市更新戰略重點任務,眼看著隔壁的老舊小區陸續被列入改造計劃,管莊東里的居民們對自家小區的改造充滿了憧憬。
但長期以來作為一家央企的宿舍區,管莊東里小區真要改起來,面對的困難卻要比別人多得多。

朝陽區管莊鄉副鄉長 宋曉紅:這些樓體由于沒有規范、沒有標準,在建成之初也沒有規劃,這種“三無”的特點也給我們的改造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歷經幾十年的使用,如今的這些木屋頂,疊壓著年代不一的修補木料和油氈布,就像“疊羅漢”一般,改造起來難度極大。如果按傳統工藝更換屋頂,至少需要幾個月,居民如何安置,這都是制約改造的主要原因。

朝陽區管莊東里一社區黨委書記 郭龍:70年畢竟是老樓了,它的外立面都比較酥,里頭想裝點消防器材,裝不了,因為這墻承受不住。現在電瓶車越來越多,木質方面的消防危險、隱患是越來越大。

難改,但不能不改。“十四五”期間,聚焦居民煩心的重點問題,老舊小區改造在各地逐步深入,中央財政前后拿出超過1500億元支持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也累計安排超過5400億元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而在北京,除了專門出臺了一個針對老舊小區改造的五年規劃,去年還針對管莊東里這樣的大屋脊居住建筑提出了消防安全改造的具體目標,明確要在2026年之前完成所有大屋脊建筑的相關改造。“硬骨頭”,這回終于要被啃下了。

朝陽區管莊東里社區居民 王秀鳳:我們盼了好多年,這個是最利民的一個工程。
新技術不斷加入
助力改造既快又好
改造的第一步,總算是邁了出去,但長期存在的改造難點,又應該如何一一突破呢?如何能夠在不耽誤居民生活的情況下完成大家期盼已久的改造?記者走訪發現,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手段正在助力老舊小區改造的既快又好。
管莊東里小區23號樓,這兩天正在更換屋頂。記者在現場看到,為了告別周而復始的無效維修,改造團隊這次用了一項從未使用過的新技術,用強度高、耐久性好的鋼結構取代已腐朽、變形的木結構。

借助這種鋼結構屋頂,改造團隊這次實現了“分段流水作業”和“預制式裝配”等施工工藝,使得單棟樓的屋面施工周期從以前的2個月壓縮到了僅需20天左右。記者在現場看到,幾名工人像“搭積木”一樣,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能搭好這樣一組鋼結構的房架。

朝陽區管莊東里舊改項目負責人 許堯:你看到的這些構件都是我們工廠預制的,我們到現場以后采取的是小流水、快節奏的模塊化安裝,這樣就克服了對居民的遷出影響。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發展智能建造,推廣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住宅。五年來,由于建造方式從傳統的“搬磚砌墻”變為現代化“智慧蓋樓”,一大批新裝備、新產品,得以廣泛應用。

在管莊東里小區改造現場,由于有了這種鋼屋頂,現在還可以在屋架內填充高性能保溫材料,使住戶冬季的室內溫度提升2℃至3℃。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經理 侯滌洋:像這種發泡陶瓷是很輕的,我這兩個手指頭就可以把它拿起來,舉起來。這種材料耐熱系數會更高,保溫也好,就像給房屋穿上一件棉襖一樣。
木屋頂變鋼屋頂,還摒棄了傳統的單層防水做法,實現了以高性能防水卷材為主體的“三道防水”。

朝陽區管莊東里舊改項目負責人 許堯:防雨水涂料、TPO防水卷材,剩下就是陶土瓦,共同組成了防雨體系,就像給屋面換上了一件既防火又防雨的多功能“外衣”。
施工方法變了,施工工藝水平提高了,施工企業的舞臺也變大了。

朝陽區管莊東里舊改項目指揮長 王紅軍:“十四五”期間,一個是老舊小區的改造,一個是工業廠房的升級,還有公共建筑的修葺,包括歷史風貌的改造,還有地下管網的更新,目前我們整個城市的更新量比去年大概已經翻了兩倍。
貼心服務
讓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級”
當然,僅僅靠新技術,并不能完全解決老舊小區遺留下來的所有問題,特別是待改造的老舊小區當中,“老齡化”現象一般都比較突出,如何讓在老小區里的老人能通過改造感受到更多的便利和溫暖呢?記者在管莊東里的采訪中,有一些新發現。
在管莊東里小區25號樓改造施工現場,有一個只對居民們開放的實體樣板間。怎么改的,用的什么材料,樓道、屋面、室內管線布局都是什么樣的,改造團隊用一種“看見未來”的方式,讓居民在這里“眼見為實”。

朝陽區管莊東里舊改項目綜合管理員 安琪:54平方米的面積做了一個典型的兩室一廳一廚一衛的戶型,墻上有安全扶手、一鍵應急呼叫按鈕。

在改造樣板間里記者注意到,針對小區內老人多、戶型面積小的特點,施工團隊還特意為居民們提供了一個涵蓋不同價位的裝配式裝修服務,包括完備的適老化設施改造,可伸縮的櫥柜、書柜等用品安裝,供居民自由選擇。

其實,像這樣在“大動干戈”的改造中,填充進細致入微的“民生溫度”,并不是管莊東里一家的做法。“十四五”期間,從加裝電梯到增建社區養老驛站,從更新老化管線到植入智慧安防系統,好的經驗和做法正在從一個小區復制粘貼到另一個小區,讓居民的幸福感原地“升級”。

朝陽區管莊東里舊改項目指揮長 王紅軍:我們通過把大屋脊建筑改造的關鍵技術、工藝參數、操作規范等整理成標準化的“技術包”,形成可復制的舊改“范本”,推廣到北京數千個大屋脊建筑的改造和全國更多的同類型改造當中去,助力破解老舊小區改造中的共性難題。

而接下來的五年,面對“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大力實施城市更新”以及“提高民生類政府投資比重”,更多比管莊東里還難改的項目將有望加快被列入改造的“清單”,更多的老小區的居住環境將得以明顯改善。

朝陽區管莊鄉副鄉長 宋曉紅:“十五五”規劃提出要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我們也將全力推進老舊小區結構改造、節能保溫改造、適老化改造,以及公共配套設施等幾個方面的改造,使更多的老舊小區的居民能夠享受到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一種居住環境。
(總臺記者 楊瀟 文為明 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