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印發新修訂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5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南》)。《標準指南》的發布實施,將充分發揮標準化對養老服務的支撐引領作用,推動養老服務質量明顯提升,為構建適應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提供參考指引。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持續加深,養老服務已成為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重大民生議題。“此次修訂一方面是為了加快適應養老服務新業態、新技術和新模式快速發展的需要,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和質量品牌建設,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加快推動解決標準缺失、滯后,標準供給結構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工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扎實推進全國養老服務標準化工作。”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張軍說。
相較于2017版指南,本次修訂重點優化了標準體系框架,進一步明確標準對象、完善體系結構。全國社會福利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甄炳亮介紹,為適應養老服務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標準指南》新增多個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特別是在服務提供部分,充分考慮居家、社區、機構等不同服務場景的特點,規范了與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各項服務,為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化、規范化發展筑牢基礎。同時,緊跟銀發經濟發展趨勢,增加“委托咨詢服務”“旅居養老服務”等指標。
按照有關政策要求,《標準指南》新增“適老化改造服務”“安全管理”“科技助老”等指標;結合推動落實老年人健康評估、健康監測等健康管理政策措施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強化“健康護理服務”“康復服務”等內容。
“當前,我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數量較大,融合業態不斷豐富,但在服務質量、風險防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特別是不同場景下的服務內容與質量要求亟需厘清,需通過標準化手段總結提煉實踐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方法,進一步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切實保障老年人生命財產安全,促進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張軍強調,本次標準體系修訂始終立足養老服務發展實際,重點推動解決標準供給結構不平衡、標準指導性不強、重點標準實施效果不明顯、工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推動標準化工作緊跟養老服務發展需要、老年人需求變化、養老服務新場景應用,準確把握標準要素內在聯系,持續推進養老服務質量明顯提升。
隨著我國老年人群體在生活照護、健康管理、社會保障、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多元,健全相關標準體系成為保障高品質老年生活的關鍵。“近年來,我們重點加快適老化公共基礎設施、適老家居環境設計、適老產品研發、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等領域國家標準研制,適老產品和服務標準供給持續加大。”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副司長王玉環介紹,截至今年10月,我國已累計發布262項與適老化、無障礙相關的國家標準,建立起覆蓋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體現適老化理念的標準體系,為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老年用品標準化水平也在穩步提升。為促進老年用品質量提檔升級,市場監管總局已發布適老家電、適老家具、老人鞋、成人紙尿褲等13項國家標準,有效滿足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同時,組織開展標準宣貫,引導企業依據標準中提出的安全、易用、無障礙等理念和要求,提升現有產品的通用性、兼容性水平,開發更安全、易操作、更適用于老年人消費群體的產品。
王玉環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將持續加強同民政部等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加快基礎通用、行業急需、更新升級類養老服務標準研制,特別是加快居家和社區養老、質量安全、智慧養老、旅居養老等緊貼人民群眾生活實際的標準研制。同時,以《標準指南》發布實施為契機,推動重要標準落地見效,支撐建立全國統一養老服務標準和評價制度,以標準化促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郭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