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西湖邊的文明對話到南寧面向東盟的開放合作,從上海浦東的創新實踐到天津港城的協同發展,從青島的海洋合作到敦煌的絲路共鳴,從景德鎮的陶瓷之美到鄭州的古都文脈,再到南京的江河治理——“世界市長對話”活動自2024年9月啟動以來,已在中國9座城市留下美好印記。這些圍繞友城合作展開的對話主題多元、靈活務實,在全球化進程面臨挑戰的今天,為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凝聚智慧與合力。
城市是文明的載體,也是創新的試驗場。杭州以人文與數字為主題,展示歷史文化名城如何擁抱科技未來;敦煌在莫高窟前探討絲路精神與遺產保護;景德鎮以千年瓷藝為媒,鏈接中外工藝美術的當代轉化;鄭州聚焦文脈賡續與城市更新,讓商都遺址與現代街區共生共榮......這些實踐表明,跨文化合作絕非簡單模仿,而是通過激活本土基因,實現“以古韻招新朋”的創造性轉化。正如踴躍參加對話的外方人士所言,真正的智慧在于平衡傳統與現代。中國城市以大量實踐證明,守護文脈與擁抱創新非但不矛盾,反而能相互賦能,為全球城市治理提供兼具歷史深度與時代新意的解決方案。
經濟合作與文明互鑒緊密交織,勾勒出互利共贏的發展圖景。上海與洛杉磯共建綠色航運走廊,將友城情誼轉化為低碳轉型的具體行動;青島與韓國大邱以“啤酒炸雞”為媒,讓民間煙火氣成為產業合作的催化劑;南寧攜手東盟城市打造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三維網絡,推動區域一體化走深走實......這些案例凸顯了城市間經濟合作的獨特優勢:更貼近民生需求,善于將宏觀戰略細化為“一城一策”的個性化方案,在細微之處找到最大公約數。
城市對話的深層意義,更在于搭建了全球城市治理交流的新平臺。城市作為治理體系的“毛細血管”,直面氣候變化、文化傳承、青年發展等全球性挑戰。南京論壇聚焦濱水城市生態治理,敦煌對話探討沙漠綠洲可持續發展,鄭州活動關注老城更新中的文脈賡續……這些議題看似局部,實則關乎人類共同未來。通過城市間的經驗共享,中國不僅向世界分享了現代化道路的經驗啟示,更以開放姿態吸納各國智慧,讓合作成果可感知、可復制,真切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同時點亮文化之燈、鋪就經濟之路、架設信任之橋。中國以區域特色為基,以共同發展為綱,編織出一張多層次、立體化的國際城市合作網絡。這張網絡既是物理空間的聯通,也是制度規則的對接,更是心靈情感的共鳴,八方城市攜手同行,在歷史的交匯點上,共繪人類文明進步的和合畫卷。(作者:郭 言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