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11月16日,人們在日本東京的一家二手服飾店選購。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攝
日本政府于11月21日批準了總額達21.3萬億日元(約合1354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在美加征關稅舉措影響不斷顯現、國內經濟重回衰退、政府債務高企、民眾生活成本飆升、家庭消費乏力的背景下,這劑“虎狼之藥”不僅難以治本,反而可能讓日本本已虛弱的經濟遭受“毒害”。
經濟重回負增長
自新首相高市早苗就任以來,日本經濟形勢持續惡化,下行壓力不斷加劇。
日本內閣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日本今年三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降1.8%,自2024年一季度以來再次出現負增長。分析認為,這一數據是美國加征關稅沖擊的直接反映,日本出口產業尤其是汽車業受到的打擊最為沉重。日本內閣府的中期經濟報告指出,鑒于美國加征關稅舉措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仍在持續發酵,日本政府把2025財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1.2%下調至0.7%。
物價漲幅持續擴大,打擊國內消費。日本總務省11月21日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0月,日本剔除生鮮食品后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3.0%至112.1,連續50個月同比上升,物價漲幅繼續擴大。其中,大米類價格同比上漲40.2%,大米制品如飯團、壽司價格維持高位。受到原材料漲價的影響,巧克力上漲36.9%,咖啡豆飆升53.4%。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指出,日元貶值正成為推高消費者物價水平的重要原因,進口物價上升正逐步向國內零售端傳導,還有必要留意物價上漲影響通脹預期走勢以及基礎性物價漲幅的可能性。
資本市場也直觀反映出日本當前面臨的困境。一個時期以來,市場對日本財政惡化的擔憂急劇升溫,加之日本央行加息前景不明朗,引發市場持續拋售日元。與自民黨總裁選舉前1美元兌換147日元相比,日元目前已貶值約10日元。11月20日,日元對美元一度跌至157.5日元至157.9日元區間,為10個月來最低水準。與此同時,長期國債也遭遇集中拋售,收益率屢破新高。11月18日,新發行2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2.810%,創26年來新高;而10年期收益率也在20日觸及1.8%左右,為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股市方面,截至11月19日,東京股市主要指數一度連續4個交易日下跌,而日經225指數在21日開盤后迅速跌破49000點。
刺激政策難見效
為解決當前日本面臨的經濟困境,日本政府日前召開臨時內閣會議,通過了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其中17.7萬億日元通過補充預算安排,2.7萬億日元來自減稅。支出劃分為11.7萬億日元的“生活安全保障與物價對策”、7.2萬億日元的“危機管理與成長投資”以及1.7萬億日元的“強化防衛與外交”,內容涵蓋汽油和柴油稅下調、擴大能源補貼、向未滿18歲兒童發放2萬日元補貼及提高所得稅起征點等。
經濟界普遍認為,高市早苗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將引發市場對日本財政狀況和信用情況的擔憂,不僅難以實現預期效果,還可能進一步傷害日本經濟。
為推行刺激政策,高市早苗政府日前在國會宣布,日本政府將放棄實現年度財政盈余的目標。財政盈余是衡量國家財政狀況穩健的重要標志,日本媒體評論稱,這標志著政府政策的重大轉變。據統計,在疫情前,日本政府補充預算規模為2萬億日元至3萬億日元,但在疫情后,補充預算規模超10萬億日元已成常態,尤其是此次高市早苗政府的補充預算規模更是達到17.7萬億日元。為確保財源,日本政府只能通過發行國債籌集資金,但目前日本債務規模已達經濟總量2倍以上,在主要經濟體中處于最高水平。
高市早苗大規模經濟措施所謂的“初衷”是解決物價高漲的困境,但從實際效果看,反而可能加劇通脹。在日本需要加大國債發行力度籌集資金的背景下,如果日本央行推行加息政策,將增加日本政府的還債壓力,因而普遍認為高市早苗政府對日本央行加息持負面態度。但寬松貨幣政策持續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日元貶值,從而導致進口價格上漲,最終轉嫁至國內商品。有分析認為,高市早苗政府的經濟刺激措施對高物價的遏制效果不但可能被抵消,還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可以說,高市早苗政府的經濟刺激措施在日本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已進入“死循環”。
有日本政治界人士指出,日本在沒有可靠資金來源的情況下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還可能導致“特拉斯沖擊”重演。2022年9月,英國前首相特拉斯在財政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宣布了大規模減稅計劃,導致英鎊、政府債券和股票價格暴跌,特拉斯本人也黯然下臺。如果日本效法此舉,引發“高市沖擊”也未可知。
高市早苗自稱其財政政策“積極”且“負責”,但多家日媒和多名日本經濟學人士指出,其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從效果看難言“積極”,從對日本政府財政狀況和信用水平的影響看,更難說“負責”。有日本媒體甚至直接發表社論,呼吁高市早苗撤回其“不負責任”的財政目標。(經濟日報駐東京記者 陳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