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今年以來,廣西通過實施礦業權整合和“小散亂”企業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引進優質企業和項目等組合拳,推動關鍵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有色金屬富集區面臨資源開發深度不足、產業附加值不高、環保壓力大、儲量逼近警戒線等問題,如何讓有色金屬尤其是關鍵金屬體現關鍵價值、發揮關鍵作用成為現實問題。
所謂關鍵金屬,是指國際上基于國際政治經濟與產業發展需求,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的新概念。具體來講,主要是指高端制造、新能源(電動)汽車、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高技術產業必需且安全供應風險突出,必須采取特殊措施保障供應的金屬,例如錫、銻、銦、鍺等。推動關鍵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整治與整合并進,以整治促整合,以整合強整治。筑牢生態基底,從嚴開展專項行動,分階段推進涉重金屬污染排查整治與生態修復。通過以資源整合優化供給體系的方式,大力整治“小散亂”,嚴格執行“一礦區一主體”原則,全面推動礦業權整合與綠色礦山建設,提升資源集約利用水平。
還應通過創新運轉體制機制、構建關鍵金屬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協同體系、搭建關鍵金屬管控機制等方面的“圍欄筑壩”“穩基強本”。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建立行業準入引導機制,制定關鍵金屬行業規范條件,通過明確行業冶煉項目、精深加工項目的產能規模、工藝裝備、產品標準、設備更新改造和技改能效基準水平等規范要求,嚴格準入標準。加快構建關鍵金屬產品嚴密管控機制,建立重點產品收儲制度,有效提升關鍵金屬資源控權、控出、控價能力。創新推動人工智能賦能關鍵金屬場景應用開發,探索“人工智能+”工業信息安全和管控、工廠數據資源管理、研產供銷服深度集成等新模式,大力推廣智能排產調度、人機協同作業、先進過程控制等應用場景。
此外,要堅持協同與開放并行。堅持資源協同、技術協同、市場協同發展路徑,建立廣西、云南、貴州、甘肅、湖南等關鍵金屬資源富集區的常態化合作機制,通過飛地園區、供應鏈協同等方式,深化技術合作,進一步拓展穩定可靠的礦產資源供應渠道。(作者:李曉敏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