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發投入和高成長性一直是科創板公司的鮮明特征。近日,隨著中芯國際、諾誠健華2家多地上市的紅籌公司完成三季報業績披露,科創板592家公司的三季度“成績單”正式揭曉。數據顯示,“硬科技”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加碼,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前三季度,板塊研發投入總額高達1197.45億元,是板塊凈利潤的2.4倍,研發強度中位數高達12.4%,持續大幅領跑A股各板塊。
今年6月,科創板“1+6”改革啟動,設立科創成長層,精準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發展。從三季度業績表現看,35家科創成長層未盈利企業用“時間”換“空間”,用“研發”換“未來”,發展勢頭喜人。35家公司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9%,凈利潤同比大幅減虧65%;在增收縮虧的同時,研發強度中位數高達44.3%。
在近日召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上,上交所副總經理傅浩介紹,自設立之初,科創板便突破傳統盈利門檻,允許未盈利企業、紅籌企業及特殊股權架構企業上市,開辟科創企業專屬融資通道。近2年來,監管層不斷完善制度供給。發行端,推出科創板“1+6”政策組合,并將第五套上市標準進一步擴圍至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前沿領域;監管端,實施“科八條”改革,優化并購重組機制,2024年9月以來新增重大資產重組交易145單,創新性、代表性案例接連涌現,還率先推出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制度,累計800余單股權激勵計劃覆蓋24萬名研發人員。
把創新基因融入血脈的同時,科創板公司也用前三季度的亮眼業績,展現了“硬科技”企業的成長韌性與發展質量。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050.11億元,同比增長7.9%,延續開板以來連續增長態勢;實現凈利潤492.68億元,同比增長8.9%;扣非后凈利潤319.74億元,同比增長5.5%。
“科創板以制度創新持續發揮資本市場‘試驗田’功能,必將吸引和培育更多優秀的世界級科技企業,未來會涌現出更多科技創新的企業明星。”傅浩說,目前科創板公司在“硬科技”的各個細分賽道已嶄露頭角,與行業景氣度互為支撐,以科技創新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例如,人工智能(AI)產業已成為增長新支柱。人工智能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算力、數據傳輸、存儲、應用實現全鏈增長。在算力環節,寒武紀、海光信息前三季度營收分別增長近24倍和55%;通信及配套業務環節,仕佳光子、生益電子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7倍和近5倍,分別印證AI數據傳輸對光芯片、AI服務器對高端基板的爆發式需求。
東源投資首席分析師劉祥東認為,科創板公司2025年三季度的優異表現為資本市場注入強勁信心。隨著各項政策的持續發力與企業內生動能的不斷釋放,科創板將承載起培育“硬科技”龍頭的使命擔當,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征程上勇毅前行。(經濟日報記者 馬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