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各地陸續公布前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翻開“賬本”,可以看到,財政收入增幅逐步回升,稅收收入穩步增長,為保障重點領域支出提供了堅實基礎,有效兜牢了民生底線。同時,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接續發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加速成長、消費市場活力持續激發。
收入增幅逐步回升
財政部發布財政收支情況顯示,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39萬億元,同比增長0.5%,增幅逐季回升。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3039億元,同比增長1.8%。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龍生表示,財政收入增幅的回升,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升的態勢。
“我國經濟穩中有升,在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的增長層面有直接體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何代欣認為,各地在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的持續推動下,經過一系列動態調整與優化,擴大內需政策成效已經逐步顯現,消費潛力得到有效釋放,帶動了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增長,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從各地情況看,地方收入保持平穩,絕大多數地區收入持續增長。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同比增長1.8%。從7月份開始,累計增幅已連續3個月保持在1.8%的水平。分地區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除受煤炭等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影響的個別地區外,其他27個地區保持正增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個。
從財政收入質量來看,今年稅收收入穩步增長,非稅收入增幅回落,地方財政收入質量整體向好。其中,北京市財政局數據顯示,首都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前三季度,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039.9億元、增長3.6%,完成年度預算的76%;北京市地方級稅收收入完成4327.4億元、增長5.5%,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85.9%。
江蘇省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較高,完成8026.57億元,增長1.5%。其中稅收收入穩步增長,完成6074.59億元,增長3.4%,連續12個月保持增長。稅收收入占比較高,全省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5.7%。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表示,從地方情況看,絕大多數地區收入保持了持續增長,這得益于國內經濟循環暢通、區域協調發展,各地區根據實際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
重點領域保障支出
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7056億元,同比增長2.4%。各地財政部門加強資源統籌,加大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民生、科技等國家重大戰略領域得到較好保障。
湖南省大力實施民生可感行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增長較快。前三季度,湖南省城鄉社區、節能環保、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等財政支出同比分別增長17.4%、13.9%、3.7%和3.5%?!笆奈濉逼陂g,湖南省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持續穩定在70%以上。上海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較高,比2024年同期增長8%。上海市財政局發布消息顯示,上海市優先保障科學技術、產業發展、商業服務業等重點支出,執行情況較好。
“財政對于民生等重點領域的支出與社會保障結合起來,從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等方面推進提升,構建出一張具有韌性的社會安全網。在此基礎上,各地財政支出更加注重預算統籌,提高財政資源的利用效率,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有力的財政保障。”白景明說。
何代欣也認為,各地財政在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節能環保等方面保持了較高強度的支出,體現了“投資于人”的理念,有效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
持續促消費擴投資
近日,安徽省成功發行本年度第11批政府債券82億元。至此,該省2025年度政府債券發行工作收官,全年累計發行政府債券105只、規模3959.32億元,其中新增債券1899.78億元,在持續支持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交通、社會事業等傳統重點領域的基礎上,將土地儲備納入支持范圍,還發行注資政府投資基金債券,為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注入新動能。
“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對于穩經濟、促消費、擴投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接續發力。”何代欣說。
今年,為進一步發揮積極財政政策效能,保障重點領域重大項目資金需求,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財政部繼續提前下達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此外,近期結合當前財政經濟運行情況,中央財政從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中安排5000億元下達地方。
據悉,與去年相比,今年的5000億元除用于補充地方政府綜合財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資項目債務、消化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外,還安排額度用于經濟大省符合條件的項目建設,精準支持擴大有效投資,更好發揮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
記者了解到,多地已經啟動2026年專項債券項目相關工作。比如,江西省九江市近日啟動2026年政府專項債券需求復審工作,通過嚴把項目入口關、優化資金投向結構,全力推動重點項目與債券資金精準對接。經初步篩選,九江市共申報33個重點項目,擬申請2026年專項債券資金21.13億元,項目覆蓋老舊小區改造、社會事業提升、城鎮污水治理、市政和產業園區升級等重點方向。
“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持續發力,在支持地方化解存量債務、補充綜合財力的同時穩定社會預期。當前要著力做好2026年預算編制的銜接工作,保障重點項目在明年一季度的資金需求,為‘十五五’規劃的順利開局營造穩定良好的宏觀環境?!卑拙懊髡f。(經濟日報記者 蘇瑞淇)